fènfěi

愤悱


拼音fèn fěi
注音ㄈㄣˋ ㄈㄟˇ

繁体憤悱

愤悱

词语解释

愤悱[ fèn fěi ]

⒈  谓积【jī】思求解。语【yǔ】出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【fèn】不启,不悱不发【fā】。”朱熹集注:“愤【fèn】者,心求通而未得之意【yì】;悱者,口欲【yù】言而未【wèi】能之貌。”

⒉  愤慨,怨恨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积思求解。

语出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不啟,不悱不发。”
朱熹【xī】 集注【zhù】:“愤者,心求通而未得之意;悱者,口欲言而未【wèi】能【néng】之貌。”
唐 刘禹锡 《奏【zòu】记丞相府论学事【shì】》:“今【jīn】夫子之教【jiāo】日頽靡,而以非礼之祀媚之,斯儒者所宜【yí】愤悱【fěi】也。”
宋 苏轼 《跋所书【shū】<清虚堂记【jì】>》:“今 子由 既轻以余书予人可【kě】也,又以其微妙之【zhī】法言不待愤【fèn】悱而发【fā】,岂不过哉!”
明 方孝孺 《答【dá】金景【jǐng】文书》:“执事愤悱,旁【páng】求博讨【tǎo】,卒未【wèi】有得。”
章炳麟 《文学【xué】总【zǒng】略》:“大【dà】愚不灵【líng】,无所愤悱者,覩眇论则以为恒言【yán】也。”

⒉  愤慨,怨恨。

《旧五【wǔ】代史【shǐ】·唐书·末帝纪中》:“卢文纪 等见【jiàn】其奏不悦,班行亦多【duō】愤悱【fěi】。”
明 沉德【dé】符 《野获编·佞倖·教坊官一品服》:“司马子长 云‘主【zhǔ】上以【yǐ】倡优【yōu】畜之’,此非诚言,乃愤悱【fěi】之词【cí】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愤悱[ fèn fěi ]

⒈  郁闷不舒。

唐·白居易〈与元九书〉:「既而愤悱之气,思有所泄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愤悱"的意思解释、愤悱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