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ǎjiè

假借


拼音jiǎ jiè
注音ㄐ一ㄚˇ ㄐ一ㄝˋ
词性动词

假借

词语解释

假借[ jiǎ jiè ]

⒈  利用某种名义、力量等来达到目的。

假借于藏书之家。——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假借外力。

make use of;

⒉  六书之一【yī】。指借用已有的形近、音同的字,表示不同意义的词【cí】。

合盖隆起形似酒尊。尊通樽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phonetic loan characters;

⒊  又如借水名的“油”作“油脂”的“油”

⒋  容忍。

tolerate;

⒌  宽容。

大王少假借之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
acting county magistrate;

引证解释

⒈  借。

《庄子·至乐》:“生者假借也,假之而生。”
《南【nán】齐书·文学传·崔慰祖》:“聚书至万卷,邻里年少好事者来【lái】从假借,日【rì】数十袠, 慰祖 亲【qīn】自取与,未尝为【wéi】辞【cí】。”
北【běi】齐 颜之推 《颜氏【shì】家训·勉学》:“东【dōng】莞 臧逢【féng】世,年二十【shí】餘【yú】,欲读 班固 《汉书》,苦假借不久,乃……书翰【hàn】纸末,手写一本。”
宋 司马光 《谢赐资治【zhì】通【tōng】鉴序表》:“尚方纸墨,分【fèn】于奏御之餘;内阁【gé】图书,从其【qí】假借之便。”

⒉  凭借;借助。

《韩【hán】非子·定法【fǎ】》:“人主以一国目【mù】视,故视莫明焉;以一国耳聪,故听莫【mò】聪也。今知而【ér】弗言【yán】,则人主尚安【ān】假借哉?”
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和【hé】熹邓皇后》:“每览前代外戚宾客,假借威权,轻薄謥【còng】詷,至【zhì】有浊【zhuó】乱奉公,为人患【huàn】苦。”
宋 陶穀【yù】 《清【qīng】异录·金稜玉【yù】海》:“处士 方为献 诗曰:金【jīn】稜【léng】玉海比连城,假借文章取【qǔ】盛名。”
《初刻拍案惊【jīng】奇【qí】》卷十一:“他本是儒家之【zhī】女,精通文墨,不必假【jiǎ】借讼师,就自【zì】己【jǐ】写了一【yī】纸诉状。”

⒊  谓借助他力或凭借势力。

《醒世【shì】恒言·薛【xuē】录事【shì】鱼【yú】服证仙》:“你要变鱼不难,何必假【jiǎ】借【jiè】。待我【wǒ】到【dào】 河伯 处为你图之。”
清 魏源 《圣武【wǔ】记》卷十四:“官府假借难拒也【yě】,必给城中【zhōng】官地,恣其【qí】囷【qūn】积,令自典守而自【zì】糶易之,官无【wú】过问焉。”

⒋  授予,给予。

唐 元稹 《赠太保严公行【háng】状》:“荆 俗不理室居……公【gōng】乃陶瓦积【jī】材,半入其【qí】直,勉劝假【jiǎ】借,俾自为【wéi】之。”
宋 王安石 《上仁【rén】宗皇帝言事书》:“臣【chén】故知当今在位多非其【qí】人,稍假【jiǎ】借之【zhī】权而不一一以【yǐ】法束缚之【zhī】,则放【fàng】恣而无不为。”

⒌  宽假,宽容。

《战国【guó】策·燕策三》:“荆軻 顾笑【xiào】 武阳,前为谢曰:‘北蛮夷【yí】之【zhī】鄙人,未尝见天子,故振【zhèn】慴,愿【yuàn】大【dà】王少假借之。’”
《三国志·蜀志【zhì】·魏延传》:“延【yán】 ……性矜高,当时皆避下之,唯 杨仪 不假借【jiè】 延。”
《新唐书·田悦传》:“德宗 立,不假借方镇,诸将稍惕息。”
明 李贽【zhì】 《答【dá】周柳【liǔ】塘》:“幸赖真【zhēn】切友朋针砭膏【gāo】肓,不少【shǎo】假借,始乃觉悟【wù】知非。”
郭沫【mò】若 《文【wén】艺家的觉悟》:“文笔上【shàng】的饶【ráo】情我不哀求,我也不肯【kěn】假借。”

⒍  区别,差别。

《说郛》卷六【liù】二引 宋 桑世昌 《临【lín】摹》:“参【cān】政 苏【sū】易简 家【jiā】有【yǒu】摹本【běn】《兰亭》,墨彩鲜浓,纸【zhǐ】色微紫,与 唐 朝石本无相假借,盖名手【shǒu】传搨也。”

⒎  假托,假冒。

明 胡【hú】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丹【dān】铅新录一【yī】》:“柳河东【dōng】 谓《文子》乃后人聚敛而成【chéng】……其书杂取经【jīng】、子【zǐ】诸家语以【yǐ】解《道德经【jīng】》,凡【fán】称 老子,皆【jiē】假借之词。”
清 李渔 《蜃中楼·传书》:“奴家于归之【zhī】夕【xī】,矢志不与 小龙 成【chéng】亲……甘为奴婢【bì】,如今躯【qū】殻虽在 涇河,精灵实【shí】归 柳氏,不肯【kěn】假借【jiè】虚名者,犹【yóu】之 范蠡 称 越 大夫, 陶【táo】潜 称 晋 处【chù】士。”

⒏  六书之一。谓本无其字而依声托事。

汉 许慎 《说文叙》:“假借者,本无其【qí】字,依声【shēng】託事,令、长【zhǎng】是也【yě】。”
段玉裁 注:“如【rú】 汉 人谓县令曰令、长……令之本义【yì】发【fā】号【hào】也;长之本义久远【yuǎn】也。县令、县长本无字,而由【yóu】发【fā】号久【jiǔ】远之义,引【yǐn】申展转而为之,是谓【wèi】假借。”

国语辞典

假借[ jiǎ jiè ]

⒈  借用。

《南齐书·卷【juàn】五二·文学传·崔慰【wèi】祖【zǔ】传》:「好学,聚书至万卷,邻里年【nián】少好事【shì】者来从假借,日【rì】数十【shí】袠,慰祖亲自取与,未常为辞。」
《南【nán】史·卷七二·文学传【chuán】·袁峻【jun4】传》:「家贫无书,每【měi】从人假借,必皆抄写,自课日五十【shí】纸。」

⒉  凭借、借助。

《后汉【hàn】书·卷一〇·皇后纪上·和熹邓【dèng】皇后【hòu】纪》:「每览前代外戚宾【bīn】客,假借【jiè】威权,轻薄謥?,至有浊乱奉公,为人患苦。」
《初刻【kè】拍案惊奇【qí】·卷一一》:「他本是儒家之女,精通文墨【mò】,不必假借讼师,就【jiù】自【zì】己【jǐ】写了一纸诉状。」

⒊  宽容。

《战国【guó】策·燕【yàn】策三【sān】》:「北蛮夷【yí】之鄙人,未【wèi】尝见天子,故【gù】振慴,愿大王少假借之。」
《三国演【yǎn】义·第【dì】一【yī】〇五【wǔ】回》:「魏延平日恃功【gōng】务高,人皆【jiē】下之。仪独不假借,延【yán】心怀恨。」

⒋  六书【shū】之一。语言中某【mǒu】些【xiē】字有音无字形【xíng】,而【ér】借用同音字来表达。如「令【lìng】」本为发号之义,借【jiè】为县令之令;「长」本为久【jiǔ】远之义,借【jiè】为县长【zhǎng】之长。

汉【hàn】·许慎〈说文【wén】解字序【xù】〉:「六曰假【jiǎ】借【jiè】,假借者,本无其字,依【yī】声托事,令长是也。」

英语to make use of, to use sth as pretext, under false pretenses, under the guise of, masquerading as, lenient, tolerant, loan character (one of the Six Methods 六書|六书【shū】 of forming Chinese characters)​, character acquiring meanings by phonetic association, also called phonetic loan

德语von etwas Gebrauch machen, mit fremder Hilfe (V)​

法语avoir recours à, emprunt (langue)​, homophone (langue)​

分字解释


※ "假借"的意思解释、假借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他说【shuō】,投、开票当日,警察【chá】机关【guān】对于票匦及投【tóu】开票处所的安全戒护工作【zuò】不容有任何疏失【shī】,以【yǐ】防范有【yǒu】假借选举不【bú】公、聚众滋【zī】扰等情事发生。

2.假【jiǎ】借各【gè】种名义、打着各种旗【qí】号,十【shí】多年来,“校中校”在全国遍地【dì】开花。

3.一个秘密【mì】的敌人,假【jiǎ】借朋友和救护者之名,时刻不离他的方前左右,并借此机【jī】会撬【qiào】动丁梅斯代【dài】尔【ěr】先【xiān】生秉性中纤弱的锁【suǒ】簧。

4.西汉末年,王莽假借符命篡位,致使天怒民怨,群雄并起。

5.“真实【shí】”并不能当作“暴【bào】躁”的借口,特【tè】别是,不【bú】能【néng】假【jiǎ】借“真实【shí】”的名义【yì】去伤害爱你的人。你,我【wǒ】,他,每个人都是。

6.阿弥陀佛,真是人之将【jiāng】死其言也善,鸟【niǎo】之将亡【wáng】其鸣也哀,施【shī】主确实罪孽深【shēn】重,只是要想赎【shú】罪,可不能假【jiǎ】借他人之手,施主还要亲【qīn】力亲【qīn】为……

7.“真【zhēn】实”并不能当作【zuò】“暴躁”的借口,特别是,不能假借【jiè】“真实【shí】”的名义去伤害爱你【nǐ】的人【rén】。你,我,他,每个人都是。陈坤【kūn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