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王昌龄的诗 > 从军行七首·其四

从军行七首·其四

[唐代]:王昌龄

从军行七首·其四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青海【hǎi】湖上乌云【yún】密布,连绵【mián】雪山【shān】一片黯淡【dàn】。边【biān】塞古城,玉门雄关,远隔千里,遥遥相望。

守边将士【shì】,身【shēn】经百【bǎi】战,铠甲磨穿,壮志不灭,不打败【bài】进犯之敌,誓不【bú】返【fǎn】回家乡。

注释

青海:指青【qīng】海湖,在今青海省。唐朝【cháo】大将哥舒翰筑城于【yú】此,置神【shén】威军戍守。长云【yún】:层层浓【nóng】云。雪山:即【jí】祁连山,山巅终年【nián】积雪,故云。

孤城【chéng】:即玉门关。玉【yù】门关【guān】:汉【hàn】置边关名【míng】,在今甘肃敦煌西。一作“雁门关”。

破:一【yī】作【zuò】“斩”。楼兰:汉时西域【yù】国【guó】名,即鄯善国,在今新疆维吾【wú】尔自治【zhì】区鄯善县东【dōng】南一带。西【xī】汉时楼兰国【guó】王与匈奴勾通,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【yù】的

参考资料:

1、彭【péng】定【dìng】求 等.全唐诗【shī】(上).上海:上【shàng】海【hǎi】古籍出【chū】版社【shè】,1986年10月版:第330页

2、于海娣 等.唐诗【shī】鉴赏大全集.北【běi】京:中国华侨【qiáo】出版社,2010年12月版:第9-21页【yè】

3、徐中玉 金启华【huá】.中国古代文【wén】学作【zuò】品选(一).上海:华东师【shī】范【fàn】大学出版【bǎn】社,1999年9月版:第485-486页

从军行七首·其四鉴赏

  唐代边塞诗的【de】读【dú】者,往往【wǎng】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【dì】名古今杂【zá】举、空间悬隔而感到【dào】困【kùn】惑。怀疑作者不谙地【dì】理,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,曲【qǔ】为之解者亦有之。这第四首【shǒu】诗就【jiù】有这种情形。

  前两句提【tí】到三【sān】个地名【míng】。雪山即河【hé】西走廊南【nán】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【mò】。青海与玉门关【guān】东西相距数【shù】千里,却同在一幅画【huà】面上出现,于是【shì】对这两【liǎng】句【jù】就有【yǒu】种【zhǒng】种不同的解说。有的说,上句是向前【qián】极目,下句是【shì】回望【wàng】故乡。这很奇【qí】怪。青海、雪【xuě】山【shān】在前,玉门关在后,则抒情主人公回【huí】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【yù】,那不是汉兵,倒成胡兵了。另一说,次句【jù】即“孤城玉门关遥望【wàng】”之【zhī】倒文【wén】,而遥【yáo】望的对象则是“青海长云暗雪山”,这里存在两种误解:一是把“遥望【wàng】”解为“遥看”,二是【shì】把对西北边陲地区【qū】的概括描写误【wù】解【jiě】为抒情主人【rén】公【gōng】望中所见,而前一种误解【jiě】即因后【hòu】一种误【wù】解【jiě】而生【shēng】。

  一、二两句,不【bú】妨设【shè】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【yù】的画面:青海湖上空,长云弥温;湖的北【běi】面,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【yǐn】的雪山【shān】;越过雪山,是矗立在【zài】河【hé】西【xī】走廊荒漠中【zhōng】的一【yī】座孤城【chéng】;再往西,就是和孤城【chéng】遥【yáo】遥相对的【de】军事要塞——玉门关。这【zhè】幅集中【zhōng】了东西数【shù】千里广阔地域【yù】的长卷,就是当时【shí】西北边【biān】戍边将士生活、战斗的【de】典型【xíng】环境。它是对整个西北边【biān】陲的【de】一个鸟瞰,一【yī】个概括。之所以特别提及【jí】青【qīng】海与玉关,这跟当时民【mín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。唐代【dài】西、北方的【de】强【qiáng】敌,一是吐蕃,一是突厥。河西节【jiē】度使【shǐ】的任务是【shì】隔断吐【tǔ】蕃与突厥【jué】的交通,一镇兼顾西方、北方两个强敌,主要是防【fáng】御吐蕃,守护【hù】河西走【zǒu】廊。“青海”地区,正是吐蕃【fān】与唐【táng】军多次作战【zhàn】的【de】场【chǎng】所;而【ér】“玉【yù】门关”外【wài】,则是突厥【jué】的【de】势力范围。所以这【zhè】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,而且点出了“孤【gū】城”西拒【jù】吐蕃,北【běi】防突厥的极其重要【yào】的地理形势。这两个方向的强敌,正【zhèng】是戍守“孤城”的将士心之所系,宜乎在画面上【shàng】出现青海【hǎi】与玉关。与其【qí】说,这是将士【shì】望中所见,不如说这是将士【shì】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。这两【liǎng】句在写景【jǐng】的【de】同时【shí】渗透【tòu】丰富复【fù】杂的【de】感情:戍边将士对边防形【xíng】势的关注,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【wù】的【de】自【zì】豪感、责任感,以及戍边【biān】生活的孤寂【jì】、艰苦【kǔ】之感,都融合【hé】在悲壮、开阔而【ér】又迷【mí】蒙暗淡的景色【sè】里。

  三、四【sì】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【miáo】写转为【wéi】直接抒情。“黄沙百战【zhàn】穿金甲”,是【shì】概【gài】括【kuò】力极强的诗句。戍边时【shí】间之漫长,战事之频繁,战斗之艰苦【kǔ】,敌军之强悍【hàn】,边地之荒【huāng】凉,都于【yú】此七字中概括无遗【yí】。“百战”是比较抽象的,冠以“黄沙”二字,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,令人宛【wǎn】见“日暮云沙【shā】古战场”的景象;“百【bǎi】战”而至【zhì】“穿金【jīn】甲”,更可【kě】想见战【zhàn】斗之艰【jiān】苦激【jī】烈,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【xì】列“白骨掩蓬【péng】蒿”式的壮烈牺牲。但是,金甲尽管磨穿,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【méi】有销磨,而是【shì】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【zhōng】变得【dé】更加【jiā】坚定。“不破【pò】楼兰终不还”,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。上一句【jù】把战斗之艰苦,战事之【zhī】频繁越写得突出,这【zhè】一【yī】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,掷【zhì】地有声【shēng】。一二两【liǎng】句【jù】,境界阔【kuò】大【dà】,感【gǎn】情【qíng】悲壮【zhuàng】,含【hán】蕴丰富;三四两句【jù】之间,显然有转折,二句形成鲜【xiān】明对照。“黄【huáng】沙”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,但整个形【xíng】象【xiàng】给人【rén】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,而不是【shì】低沉伤感的【de】。因此末【mò】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,而是在深【shēn】深意识到【dào】战【zhàn】争的艰苦、长【zhǎng】期的基【jī】础上所发出【chū】的更坚定、深沉的誓言,盛唐优秀边【biān】塞诗的一【yī】个重要【yào】的思想特【tè】色,就是【shì】在抒写戍边【biān】将士的【de】豪情壮志的同时,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【kǔ】,此篇就是一个【gè】显例。可以说,三四两句这种不【bú】是空【kōng】洞肤【fū】浅的抒情【qíng】,正【zhèng】需要有一【yī】二【èr】两句那【nà】种【zhǒng】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【xiě】。典【diǎn】型环【huán】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,是【shì】王【wáng】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【chū】优点,这【zhè】在【zài】此篇中也【yě】有明【míng】显的体现。

王昌龄简介

唐代·王昌龄的简介

王昌龄

王昌龄 (698— 756),字少【shǎo】伯【bó】,河东【dōng】晋阳(今山西【xī】太原)人。盛【shèng】唐著名边塞【sāi】诗人,后人誉为“七【qī】绝【jué】圣手”。早年贫贱,困于【yú】农耕【gēng】,年近不【bú】惑,始中进士。初任秘【mì】书省校书郎,又中博【bó】学【xué】宏辞,授汜水尉,因事【shì】贬岭南。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【zhī】涣、岑参等交厚【hòu】。开元末【mò】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【bèi】谤谪龙【lóng】标尉。安史乱起,为刺史闾丘所杀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【yóu】以登第之前赴【fù】西北边塞所【suǒ】作边塞诗最著【zhe】,有“诗家夫子王【wáng】江宁”之誉【yù】(亦有“诗家天子王江宁【níng】”的说法)。

...〔 ► 王昌龄的诗(212篇)

猜你喜欢

登伯牙琴台见菊花

黄节

英雄心事【shì】托琴中,独【dú】访孤台过断虹。满地夕阳号【hào】朔雁【yàn】,隔【gé】帘人影瘦西风。

秋【qiū】花晚节多迟【chí】暮,古调今弹有异同。不为知【zhī】音为知志【zhì】,苍茫山水月湖东。

读庄七首 其六

程千帆

惠施过孟诸,庄周弃馀鱼。濠梁虽共游,踪迹亦略殊。

穷达与贫富,夜旦相代居。争关梦觉间,栩栩复蘧蘧。

宁皇御舟

宋代黄洪

龙【lóng】舟大半【bàn】没西【xī】湖,此是【shì】先皇节俭图【tú】。三十六年安静里,棹歌一曲在康衢。

山脚散步由舍北归

宋代陆游

空碧升团月,江郊弄夕霏。

生涯今始是,年事古犹稀。

至后送马西玄侍郎赴京

明代李舜臣

一从吹管动,阳气物应知。河柳滋将遍,江梅烂已施。

人才南就日,吾道北归时。制作今皇志,宗儒在礼司。

龟山水陆院

宋代张耒

院静步柏影,庭虚闻塔铃。

连龛香惨淡,古榜金青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