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韩愈的诗 > 杂说四·马说

杂说四·马说

[唐代]:韩愈

  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故虽【suī】有名【míng】马,祇辱于【yú】奴隶人之手,骈【pián】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【qiān】里【lǐ】称也【yě】。(祇辱一作:只辱)

  马【mǎ】之千里者,一【yī】食【shí】或尽粟【sù】一石。食马【mǎ】者【zhě】不知其能千【qiān】里而食【shí】也。是【shì】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【lì】不足,才【cái】美不【bú】外见,且欲与【yǔ】常马等【děng】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【yě】?(食马者通:饲)

  策之不以其道【dào】,食之不【bú】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【bú】能【néng】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【yuē】:“天下【xià】无【wú】马!”呜【wū】呼!其真无马邪【xié】?其真【zhēn】不知【zhī】马也!

杂说四·马说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  世上(先)有伯乐【lè】,然后【hòu】有千里【lǐ】马。千里马经常【cháng】有,但是伯乐【lè】不常有。所以即使【shǐ】有名贵的马【mǎ】,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【shǒu】中,(跟普【pǔ】通的马)一同死在槽【cáo】枥【lì】之间,不以千里马【mǎ】著称。

  (日行)千里的马,吃一顿有【yǒu】时能吃完【wán】一石粮食。喂马的【de】人不知道它能(日行【háng】)千里【lǐ】而【ér】(像普【pǔ】通【tōng】的马一【yī】样)来喂【wèi】养【yǎng】它。这样【yàng】的马,虽【suī】然有(日行)千里【lǐ】的能力【lì】,但吃不饱,力气不足,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。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,怎么能【néng】够要【yào】求【qiú】它(日行)千里呢?

  不按【àn】照【zhào】(驱使千里马的)正确方法鞭打它,喂养它却不【bú】能竭【jié】尽它的才能,听【tīng】千里马嘶鸣,却不能通晓它【tā】的意思【sī】,拿着鞭【biān】子面对它,说:"天下没有千【qiān】里马!"唉,难道真的没有千【qiān】里马【mǎ】吗?大【dà】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【ba】!

注释

伯乐【lè】:孙阳。春秋时人【rén】,擅长【zhǎng】相(xiàng)马【mǎ】(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)。

千里【lǐ】马:原指【zhǐ】善【shàn】跑的骏【jun4】马,可以日行千里。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;特指有才华的【de】人。

而:表转折。可是,但是。

故【gù】虽有名马:所【suǒ】以即使有名贵的马【mǎ】。故:因【yīn】此 。 虽:即使【shǐ】。名:名贵的。

祗辱【rǔ】于奴隶人之手【shǒu】: 也【yě】只能在马夫的手里【lǐ】受到屈辱(或埋【mái】没)。祗(zhǐ):只是。奴【nú】隶人:古代也指【zhǐ】仆役,这【zhè】里指【zhǐ】喂马的人。

辱: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。

骈(pián)死于槽(cáo)枥【lì】(lì)之间【jiān】:(和普通的马)一【yī】同死在马厩里。骈,两马并驾【jià】。骈死:并列而死。于【yú】:在。槽枥:喂牲口用【yòng】的食器,引申为马厩【jiù】。

不以千里【lǐ】称也【yě】:不因日行千里而著【zhe】名【míng】。指马的千里【lǐ】之能被埋【mái】没。以:用。 称:出名。

马之千里者:之,定语后置的标志。

一食:吃一顿。食,吃。

或:有时。

尽全,这里作动词用,是“吃尽”的意思。

粟(sù):本指小米,也泛指粮食。

石(dàn),容量单位,十斗【dòu】为一石【shí】,一石约等于一【yī】百二【èr】十斤。三十斤为【wéi】钧,四钧为石。

食马者:食,通“饲”,喂。

其:指千里马,代词。

是:这样,指示代词。

虽:虽然(与前面的虽不一样,这里指虽然)

能:本领。

足:足够。

才 :才能。

美:美好的素质。

外见(xiàn):表现在外面。 见:通“现”,表现;显现。

且:犹,尚且。

欲:想要。

等:等同,一样。

不可得:不能够得到。得:能,表示客观条件允许。

安:怎么,哪里,疑问代词。

求:要求。

策之:驱使【shǐ】它。策【cè】:马鞭,引申为鞭打【dǎ】,这里指鞭策【cè】,驾驭。之:代词,指千【qiān】里【lǐ】马。

以其道:按照(驱使千【qiān】里【lǐ】马【mǎ】的)正确的方法。以【yǐ】:按照。道:正【zhèng】确的方法。

食之:食,通“饲”,喂。

尽【jìn】其材:竭尽它的才【cái】能【néng】。这里指喂饱马【mǎ】,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【lì】充分发挥出来【lái】。 材:通【tōng】“才”,才能。尽(2):竭【jié】尽,发挥出。

鸣:马嘶。

通其意:通晓它的意思。

执:拿。

策:马鞭。

临:面对。

呜呼:表示惊叹,相当于“唉”。

其(1):难道,表反问语气。

其(2):大概,表推测语气。

邪:通“耶”,表示疑问的语气词,意为“吗”

知:懂得,了解,认识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陈国林 .高中生必背古诗文 :龙【lóng】门【mén】书局出版社 ,2012年8月 :121-123 .

杂说四·马说创作背景

  《马【mǎ】说》大约作于【yú】贞元十一年至十【shí】六年之间。其时,韩愈初【chū】登仕途,很不得志。曾【céng】经三次上书宰相求【qiú】擢用【yòng】,但【dàn】结果是“待命”40余日【rì】,而【ér】“志不得通”,“足三及门,而阍人辞焉。”尽【jìn】管如此,他仍然【rán】声明自己【jǐ】“有忧天【tiān】下【xià】之心”,不会遁迹山林。

杂说四·马说鉴赏

  《马说》是一篇【piān】说理文,似寓言而实非寓言【yán】,用比喻说【shuō】理却并未把【bǎ】所【suǒ】持的论点【diǎn】正【zhèng】面说穿,没有把【bǎ】个人意见【jiàn】强加给读者【zhě】。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【lǐ】马的遭遇,提【tí】出事实,省却了讲大道理【lǐ】的笔墨,作者利用了古汉【hàn】语中虚词(语助词【cí】、感叹词和【hé】连接【jiē】词),体现出【chū】一唱【chàng】三【sān】叹的滋味和意境【jìng】。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【yǐn】用(见韩愈所作的《为人【rén】求荐【jiàn】书》及《送温处士【shì】赴河阳序》),可【kě】见韩愈命运的坎坷。

  《马【mǎ】说》的第一句是【shì】大【dà】前提【tí】:“世有【yǒu】伯乐【lè】然后有千里马”。这个命题不【bú】合逻辑。因为【wéi】存【cún】在决定意识,伯【bó】乐善相马的【de】知识和经验,必须从社会上(或说自然界)存在着大量的【de】千里马身【shēn】上取得【dé】,然后逐【zhú】渐【jiàn】总结【jié】出来的。所以有人认为韩愈这句话【huà】是本末倒置【zhì】,是【shì】唯心【xīn】主【zhǔ】义的。从唯物主义原则来看,这句话是错【cuò】误的。韩愈把它作为语言,却是【shì】发人深【shēn】省的警句,是名【míng】言【yán】。因为世上有伯乐这【zhè】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太少。于是作者【zhě】在下文正面点明主【zhǔ】旨,把千【qiān】里马【mǎ】的无限委屈倾【qīng】诉【sù】出来。正由于“伯乐不常有”,不少的千【qiān】里马不【bú】仅找【zhǎo】不到一个好【hǎo】的【de】牧马人,而是“祇辱于奴隶人之【zhī】手”,受无知【zhī】小【xiǎo】人的【de】腌气。这些宝【bǎo】马死于槽【cáo】枥【lì】之间,其遭【zāo】遇不幸、结局悲惨【cǎn】。没【méi】有把这些【xiē】马【mǎ】当做【zuò】千【qiān】里马,千里马的死也【yě】是毫无所谓【wèi】的了【le】。“不以千里称也”,包【bāo】含着这样的意思:连同情【qíng】它们的【de】人【rén】都没【méi】有,更【gèng】谈不上对千里马的死表示【shì】遗憾、惋惜和悔恨痛心了【le】。从文章【zhāng】表面看,作者说得透彻,却有很多辛酸痛楚还没有吐露,看似奔放,实则内涵丰富【fù】。

  作者刻画“食马者”与千里马【mǎ】之间的矛盾,两【liǎng】相对照【zhào】,既写出【chū】千里马的抑【yì】郁不平,也写出不识真【zhēn】才者的愚昧专横。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创造有利【lì】的客【kè】观【guān】条【tiáo】件时,有时欲一展所长却有力无处使,最后到了无力【lì】可使的程度,连一匹普通马也比【bǐ】不上,实现不了日行【háng】千里的功能,因此待【dài】遇也就比不上一匹“常马”。受辱和屈死也就不【bú】足为奇,不【bú】会引起人们【men】的注意了。由于食【shí】马者的原因,千里马不能恪尽职守,还会受到责【zé】难和【hé】惩罚,往往被【bèi】痛打一顿在【zài】待【dài】遇上也就【jiù】越加糟【zāo】糕【gāo】(食之【zhī】不【bú】能尽【jìn】其材)。表面看“食马【mǎ】者”不是伯乐,不【bú】懂马【mǎ】语,却蕴涵【hán】着怀才不遇的人面【miàn】对那些【xiē】愚【yú】昧专【zhuān】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【yòng】这一层意思【sī】。

  文章【zhāng】写到这里【lǐ】,作者还觉得【dé】不够,又【yòu】接【jiē】着用“鸣之而不能通【tōng】其意”,从“人”的方面再做深入一层的刻画。使文【wén】章【zhāng】生动深刻,也【yě】表现出【chū】作者【zhě】的愤激。作者并没有立【lì】即谴责这【zhè】种不识【shí】马的“人”,反【fǎn】而让他面对着千里【lǐ】马【mǎ】不懂装【zhuāng】懂,还说“天【tiān】下无马”。意思是说,这样的“人”在【zài】主观动机方面【miàn】还是不错的【de】,他并非不【bú】想【xiǎng】选拔人才,并非没有求【qiú】贤用贤之心,无奈贤人贤才【cái】太“少【shǎo】”了。明明是“人”的主观上出了问题,却把这种局面的形【xíng】成推给客观条件【jiàn】的不如意、不【bú】理想。眼前就是一匹千里马,食【shí】马者却对着千【qiān】里马【mǎ】发出【chū】了【le】“天下【xià】无马”的慨叹,认为【wéi】这不【bú】过是一匹连常马也不如的马。这是作者的讽刺。文章写至此【cǐ】处,作者立即点【diǎn】明主题,用呜呼!其真无马邪【xié】(yé)?其【qí】真不知【zhī】马也!结束【shù】,把“无【wú】马”和“不知马”这一矛盾形成【chéng】一个高【gāo】潮【cháo】。这是韩【hán】愈凝【níng】聚浓缩【suō】手法的结果。

韩愈简介

唐代·韩愈的简介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【dài】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【hé】南省焦【jiāo】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【chēng】韩昌黎。晚【wǎn】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【wén】公。他与柳宗【zōng】元【yuán】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【de】倡【chàng】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【liǎng】汉的【de】散文语言,破【pò】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【de】表达功能。宋代【dài】苏轼【shì】称他【tā】“文【wén】起【qǐ】八代之衰”,明人【rén】推他为唐【táng】宋【sòng】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【bìng】称“韩柳”,有【yǒu】“文章巨【jù】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【míng】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【xiān】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【sī】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【de】确【què】立者,是尊儒反【fǎn】佛的里程碑【bēi】式【shì】人物。

...〔 ► 韩愈的诗(357篇)

猜你喜欢

灯下小酌

宋代陆游

江湖双鬓秃,宇宙一身穷,酒浪摇轻碧,灯花落碎红。

交情元易见,春事半成空。

瞻云街 其二

清代胡星阿

瑶窗【chuāng】屈曲倚崇阿,金染斜阳【yáng】碧染莎。帘幕晓【xiǎo】寒鸠雨细【xì】,池塘春静【jìng】燕泥【ní】多。

桂旌冉【rǎn】冉【rǎn】迷湘【xiāng】竹,莲步盈盈隔汉波【bō】。为【wéi】问画楼西畔路,花【huā】香月色近如何。

金刚随机无尽颂·如法受持分第十三

宋代释印肃

庾岭问南能,踏碓到三更。

谁知憨俗汉,绍祖列传灯。

送陆比部汝成使闽中

明代谢榛

醉攀杨柳禁城东,别后芳樽不可同【tóng】。日暮【mù】乱云迷远道,天涯孤【gū】剑倚飞蓬【péng】。

任【rèn】公【gōng】台瞰江流近,大【dà】姥峰连海色空。虞帝【dì】好生当此日,遥知闽徼【jiǎo】待春风【fēng】。

次韵赵端明万花园

宋代方岳

风逗湘帘雪絮飞,池痕雨过麹尘肥。

扬州十里春犹在,细柳营深解铁衣。

题李遵道小寒林图

元代郭翼

溪泉溪树满春青,写入桃源翡翠屏。杨子【zǐ】风流那可【kě】得,为渠安【ān】个铁厓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