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名句 > 吴均的名句 > 疏条交映,有时见日。

疏条交映,有时见日。

出自南北朝吴均的《与朱元思书

  风烟【yān】俱净,天山【shān】共色。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。自【zì】富阳至桐庐一【yī】百【bǎi】许【xǔ】里,奇【qí】山【shān】异水,天下独绝。

  水皆缥碧【bì】,千丈见【jiàn】底【dǐ】。游鱼细石,直视无碍【ài】。急湍【tuān】甚箭,猛浪若奔。

  夹岸高山,皆生寒树【shù】,负势竞上,互相轩邈,争高直指,千百成峰。泉水激石,泠【líng】泠作【zuò】响【xiǎng】;好鸟【niǎo】相鸣,嘤嘤成韵。蝉【chán】则【zé】千转不穷,猿则【zé】百叫无绝【jué】。鸢飞戾【lì】天者,望峰息心【xīn】;经纶世务者,窥【kuī】谷【gǔ】忘反。横【héng】柯上蔽,在昼犹昏;疏条交映,有时见日。

疏条交映,有时见日。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  风和烟【yān】都消散了,天和山变成相同【tóng】的颜【yán】色。(我乘着船)随着【zhe】江流漂荡,随意【yì】的【de】向东或【huò】向西漂流。从富【fù】阳【yáng】到桐【tóng】庐,一百里【lǐ】左【zuǒ】右,奇异的山,灵异的水,天下独一无二的。

  水【shuǐ】都是青白色的,清【qīng】澈的【de】水千丈【zhàng】也可以看见底。游动【dòng】的鱼【yú】儿和细小的石头,可以【yǐ】直接看【kàn】见,毫无障碍【ài】。湍急【jí】的水流比箭还快,凶猛的【de】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。

  夹江两岸的【de】高山上,都生长【zhǎng】着密而绿【lǜ】的树,高山凭【píng】依着高峻的【de】山【shān】势,争着【zhe】向上【shàng】,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【hé】远处伸【shēn】展;群山竞争着高耸,笔直【zhí】地向【xiàng】上形成了无数个【gè】山峰。泉水【shuǐ】飞溅在【zài】山【shān】石【shí】之上【shàng】,发【fā】出清悦泠泠【líng】的响声;美丽【lì】的鸟相互【hù】和鸣,鸣声【shēng】嘤嘤,和谐动听。蝉【chán】儿长久地叫个不停,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。像【xiàng】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【míng】利【lì】极力追求【qiú】高位的人【rén】,看【kàn】到这些雄奇的高峰,追逐功【gōng】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。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【de】人【rén】,看到这【zhè】些幽美的【de】山谷,就会流连【lián】忘返。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,即【jí】使在【zài】白【bái】天,也像黄昏【hūn】时那【nà】样阴暗;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,有时也可以【yǐ】见到【dào】阳光。

注释

书:是古代的一种文体。

风烟俱净:烟雾都消散【sàn】尽净【jìng】。风烟,指烟雾。俱,全,都【dōu】。净,消散尽净。

共色:一样的颜色。共,一样。

从流飘荡:乘船随着江流漂荡。从,顺,随。

任【rèn】意东【dōng】西:情境任凭【píng】船按照自己的意【yì】愿,时而向东,时【shí】而向西。东【dōng】西,方向,在此做动词,向东漂流,向西【xī】漂【piāo】流。

自:从。

至:到。

许:表示大约的数量,上下,左右。

独绝:独一无二。独,只。绝,绝妙。

皆:全,都。

缥(piǎo)碧:原作“漂碧”,据其他版本改为此,青白色。

游鱼细石: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。

直视无碍:一【yī】直看下去,可以看得很清楚,毫无障碍。这【zhè】里【lǐ】形容【róng】江水【shuǐ】清澈【chè】见底【dǐ】。

急湍(tuān):急【jí】流【liú】的【de】水。急,迅速【sù】,又快【kuài】又猛。湍,水势急速。

甚箭:“甚于箭”,比箭还快。甚【shèn】,胜过,超【chāo】过。为了【le】字数整齐,中【zhōng】间的“于”字省略了【le】。

若:好像。

奔:动词活用作名词,文中指飞奔的骏马。

寒树: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,形容树密而绿。

负【fù】势竞上:高【gāo】山凭依高峻的地势,争着向上。负,凭借。竞,争着。上,向上。这一句说的【de】是“高山”,不是“寒树【shù】”,这【zhè】从【cóng】下文“千百成峰”一语可以【yǐ】看【kàn】得出来。

轩邈(miǎo):意【yì】思是这【zhè】些高【gāo】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【gāo】处和远处伸展。轩,向高处伸展【zhǎn】。邈,向远处伸展【zhǎn】。这【zhè】两【liǎng】个词在【zài】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。

直指:笔直地向上,直插云天。指,向,向上。

千百成峰: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。

激:冲击,拍打。

泠(líng)泠作响:泠泠地发出【chū】声响。泠【líng】泠,拟声词【cí】,形容【róng】水声的清【qīng】越。

好:美丽的。

相鸣:互相和鸣,互相鸣叫。

嘤(yīng)嘤成韵:鸣【míng】声嘤嘤,和【hé】谐动听。嘤嘤【yīng】,鸟鸣声。韵,和谐的声音。

蝉则千转(zhuàn)不【bú】穷: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。则【zé】,助词,没有实在意义。千【qiān】转【zhuǎn】:长久不断地叫。千,表示多,“千”与下【xià】文“百”都表【biǎo】示很多。转【zhuǎn】,通“啭”鸟鸣声。这里指蝉鸣。穷,穷尽。

无绝:就是“不绝”。与上句中的“不穷”相对。绝,停止。

鸢(yuān)飞戾(lì)天【tiān】:出自《诗【shī】经·大雅·旱麓》。老鹰高飞入天,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【jí】力攀高的人。鸢【yuān】,俗【sú】称老鹰【yīng】,善高【gāo】飞,是一种凶猛的鸟【niǎo】。戾,至。

望峰息心: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【shān】峰【fēng】,追逐名利【lì】的心就会平静【jìng】下来。息,使【shǐ】……平息,使【shǐ】动用法。

经【jīng】纶(lún)世务者:治理社【shè】会事务【wù】的人。经【jīng】纶,筹划、治【zhì】理。世务,政务。

窥谷忘反:看【kàn】到这些幽【yōu】美【měi】的山谷,就会流连忘【wàng】返。窥,看【kàn】。反,通“返”,返回。

横柯(kē)上【shàng】蔽: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。柯,树【shù】木的枝干。上【shàng】,方位名词作状【zhuàng】语【yǔ】,在上面。蔽,遮【zhē】蔽。

在昼犹昏:在白天,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。昼,白天。犹,好像。

疏条交映:稀【xī】疏【shū】的枝【zhī】条互相掩映。疏条,稀疏的小枝【zhī】。交映,互相遮掩。交,相【xiàng】互。

见:看见。

日:太阳,阳光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【zhāng】圣洁 朱五书 .初中文言文全解一点通 :贵【guì】州教育出版社 河北教育【yù】出【chū】版社,2006年【nián】9月第一版【bǎn】:161-164

2、唐孝麟【lín】.中国古【gǔ】代散文选:高等【děng】教育出版社,1995年:109-110

3、人民【mín】教【jiāo】育出【chū】版社语文室.九年义务【wù】标【biāo】准教【jiāo】科书·语文·八年级【jí】·上册:人民教育出版社,2008年:169-170

4、《艺文类聚》(中华书局1982版)卷七

5、字的拼音根据第六版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整理。

创作背景

  魏【wèi】晋【jìn】南【nán】北朝时,政治黑暗,社会动乱。因而不少知识分子【zǐ】寄情山【shān】水来排解心中【zhōng】的苦【kǔ】闷。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,《与朱元【yuán】思书【shū】》是吴均【jun1】融合其情【qíng】后写给他的朋【péng】友朱元思的一封【fēng】书【shū】信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唐孝麟.中国【guó】古【gǔ】代【dài】散文选:高等教育出版【bǎn】社,1995年:109-110

2、何永华·《与朱元思书》评赏·中山大学·2004年

鉴赏

  江山如此多【duō】娇【jiāo】,引无数【shù】文人墨客,吟【yín】诗【shī】作文,为后人留下【xià】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【shān】水佳作【zuò】。其中【zhōng】,南朝【cháo】梁文学家吴【wú】均的《与朱元【yuán】思书》,这是一篇山水小品,作者【zhě】以简练明【míng】快【kuài】的【de】笔墨【mò】,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【zì】然画卷,且【qiě】仅用一【yī】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【miáo】绘出富春江沿【yán】途的绮丽风光,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。吟诵此文【wén】,但觉景【jǐng】美【měi】、情【qíng】美、词美、章美,如此【cǐ】短的篇【piān】幅,却给人以美不胜收【shōu】之【zhī】感,令人叹为观止。阅读时要注意【yì】作者是【shì】怎【zěn】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【tè】点模山范水的。

意境美

 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【bǐ】触,给人们勾画了富春【chūn】江山水的【de】背景:阳光明媚,天【tiān】高【gāo】云淡,空气【qì】清新,山色苍翠,并总述【shù】自富阳至桐庐【lú】水上之【zhī】游【yóu】的总体印象:“奇【qí】山异【yì】水,天下独绝”。第【dì】二段写“异【yì】水”。先抓住其“缥碧”的特点,写【xiě】出【chū】了其晶莹【yíng】清澈【chè】的静【jìng】态【tài】美:这【zhè】水仿佛透明似的,可以一眼见底,连那倏【shū】来忽去的游【yóu】鱼,水【shuǐ】底累累的细石,都可以一览【lǎn】无【wú】余。然后【hòu】以比喻夸【kuā】张的手【shǒu】法【fǎ】,勾【gōu】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: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,一泻千【qiān】里,使【shǐ】人【rén】感到惊心动魄。这样【yàng】描写【xiě】,静中有动,动静结合,显示【shì】出了富春江水的秀【xiù】丽之美和壮观之美,突出地表现了一个“异【yì】”字。

  第三【sān】段写“奇特的山”。首【shǒu】先从形的角度写山【shān】势【shì】本身之奇,奇在【zài】“负【fù】势竞上”、“争高直指”。山【shān】本是静止【zhǐ】的【de】,而在【zài】作者笔下【xià】,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【fā】向【xiàng】上【shàng】的【de】生命力,它们仿佛要挣脱【tuō】大地,直上青天,欲上不【bú】能,便“千百成峰”,层峦【luán】叠【dié】嶂【zhàng】。其【qí】次从声【shēng】的【de】角度写空山天籁【lài】之奇。空山幽谷【gǔ】之中【zhōng】,泉水【shuǐ】叮咚,百【bǎi】鸟和鸣,知了叫个不停,猿猴啼个不住,这些欢快的【de】声音,汇成【chéng】一曲对生【shēng】命的颂歌,把这寂静的【de】山谷,变成一个热【rè】闹、和谐、欢乐、祥和的世界。山包【bāo】容了这些【xiē】生命,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。再次从色【sè】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【rì】无光【guāng】之奇。山外虽然晴光万里,山中却【què】别有景象。作【zuò】者笔锋又从动到静,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【mào】,浓荫蔽目,在白天也只是【shì】“有时见日【rì】”的幽暗的景象。这一【yī】段写【xiě】山之形之【zhī】声之色,都紧扣一个【gè】“奇”字。

  作【zuò】者【zhě】抓住此山此水【shuǐ】特征,把动与静、声与【yǔ】色、光与影巧妙结合,为读【dú】者描绘出一【yī】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,让读【dú】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“山【shān】川之【zhī】美”。

志趣美

  该文重在【zài】写景,直接抒情【qíng】写【xiě】志的语言很少。但历【lì】来优秀【xiù】的文章都讲【jiǎng】究【jiū】情【qíng】景相【xiàng】生,人们可从作者【zhě】对【duì】景物的描【miáo】写中,从寥寥【liáo】几句写观【guān】感的语句【jù】中【zhōng】,领略到作【zuò】者高雅的志趣、高洁的情【qíng】怀。可以从首段“从【cóng】流【liú】飘【piāo】荡,任【rèn】意东西”一句中,感受【shòu】到【dào】一种享受自由、无拘无【wú】束、无【wú】牵无挂的轻【qīng】松惬【qiè】意;从【cóng】对【duì】山水的描【miáo】写中,体会到作者【zhě】对自【zì】然、自由的热【rè】爱,对生【shēng】命力的赞颂。更令人赞赏的是,在描绘山景时,作者插入两【liǎng】句观感【gǎn】:“鸢飞戾天者,望峰【fēng】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【wàng】反”。这几句感【gǎn】受,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【gǔ】的夺人心魄的魅力,更是【shì】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,对官场政务的厌倦【juàn】。

  细【xì】细品【pǐn】味,作者的这种志趣,既不同于“知其【qí】不可而为之”的积极入世,又不同于【yú】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【nán】山”的消极遁【dùn】世【shì】,它是【shì】一种对轻松【sōng】自【zì】然的崇尚,对【duì】自由和谐的向往,对欢乐【lè】生命【mìng】的礼【lǐ】赞。它【tā】比前者少【shǎo】了份严肃,多了【le】份潇洒,比后者少了份悲观,多了份【fèn】开朗,因而【ér】更具【jù】一份【fèn】常【cháng】人心态,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。

语言美

  本【běn】文【wén】是用【yòng】骈体写成的一篇【piān】山【shān】水小品。骈文常用【yòng】四字六字组织,故亦称【chēng】“四六文”。本文只140多个字。作者用清【qīng】新的笔调和形象的【de】描绘,把他从富春江富阳【yáng】到桐庐一【yī】段【duàn】看【kàn】到的山光水色【sè】告诉了他的【de】朋友,让朋友分享富春【chūn】山川【chuān】之美【měi】。

  骈【pián】(pián)文是【shì】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【tǐ】,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,其【qí】代表作《与朱【zhū】元思【sī】书》自然【rán】保持了骈文的特点。文章基本【běn】上遵循骈文的要求【qiú】,主要【yào】采【cǎi】用【yòng】四字句和六字句,并于【yú】文章后半部分大【dà】量运用对偶句,如“泉水激【jī】石,泠泠【líng】作响;好鸟相鸣【míng】,嘤嘤成韵”、“蝉则【zé】千【qiān】转【zhuǎn】不【bú】穷,猿则百叫【jiào】无绝”。这就取得了【le】句式整齐、音【yīn】韵【yùn】和谐、对比【bǐ】立意、相映【yìng】成【chéng】趣的表达效果,读来朗朗上口,节奏感极强。

  但文章又【yòu】有【yǒu】异于当时【shí】一般的骈文,它在一定程度上【shàng】打破【pò】了【le】骈文形式上的束缚,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。其一【yī】,在四字句、六字句中运用了【le】“鸢飞【fēi】戾天者,望峰【fēng】息心【xīn】;经纶世【shì】务者,窥谷忘【wàng】反”这样的【de】五【wǔ】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【de】句式,这【zhè】就避免了骈【pián】文【wén】刻板划一的弊病,使语【yǔ】言显得活泼洒脱;其二【èr】,文【wén】章前半部分几乎【hū】没【méi】有【yǒu】对偶【ǒu】,无【wú】异于一【yī】般【bān】散文(尤其是第一节),后半部分则基本【běn】上都是【shì】工整的对偶句,这样骈散结合、疏密相间的安排,使语言灵活多变,更【gèng】具韵【yùn】律美;其三【sān】,文章没有像一【yī】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,甚【shèn】至故意用冷字僻【pì】字,写【xiě】景状物,力【lì】求准确【què】传神,这使文章语言【yán】显得清【qīng】新自然,生【shēng】动【dòng】流【liú】畅,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【liú】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【bú】群,超凡脱俗。

结构美

  《与朱元思书》篇幅虽短,但很讲究章法。

  文章首【shǒu】段以“奇山异水,天【tiān】下独绝”八【bā】字总领全篇,二、三两【liǎng】段【duàn】分承“异水”和“奇山”两方面【miàn】,环【huán】绕“独绝”二字展【zhǎn】开生发和描摹【mó】,结构上【shàng】纲举目张,脉络分明【míng】。写景顺【shùn】序上先“水”后“山”,由【yóu】近及远,逐层【céng】展开,符合“从流【liú】飘荡”的观景习惯,条理【lǐ】清楚。

  写景【jǐng】重点上,全文详写“山【shān】”略写“水【shuǐ】”;写【xiě】“水”的【de】部分,详写【xiě】静态略写动态;写“山【shān】”的部【bù】分,详写动态略【luè】写静态。这样既突出景【jǐng】物主要特征,又显得详【xiáng】略适宜,轻【qīng】重【chóng】有度。

  读《与朱元思书【shū】》,如【rú】读一首好诗,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、音节【jiē】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,更洋溢着清新淡雅【yǎ】的诗情;读《与朱元思【sī】书【shū】》,如赏一幅山水写【xiě】意,因为【wéi】它有特色鲜【xiān】明的【de】景物,更有【yǒu】明朗【lǎng】洒脱的画意。总之,该文情景兼【jiān】美【měi】,辞【cí】章俱【jù】佳,能给人以美的享【xiǎng】受、心灵的【de】愉悦。

文学结构:骈(pián)

  也称“骈体【tǐ】文”、“骈【pián】俪文”或“骈偶文”;因其常用四字、六字句,故也称“四六文”或“骈四俪六”。中国古【gǔ】代【dài】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【wén】体。又称骈俪文。南北朝是骈体文【wén】的【de】全盛时期【qī】。全【quán】篇以双【shuāng】句(俪句、偶句)为主,讲究对仗的工整和【hé】声律的铿锵。中国的散【sàn】文从汉【hàn】代到【dào】六朝,出现了“文”、“笔【bǐ】”的【de】对立。所谓“文”,就【jiù】是专尚辞藻华丽,受【shòu】字句和【hé】声【shēng】律约束的【de】骈文。所谓“笔”,就【jiù】是专【zhuān】以达意明快为主,不受字句和【hé】声【shēng】律约【yuē】束的散【sàn】文。(此处所述不当。据刘勰《文心雕【diāo】龙总述【shù】》引【yǐn】录颜延之观【guān】点称:笔【bǐ】之为体,言之为文也【yě】;经典则言而非笔,传记则笔而非【fēi】言。而刘【liú】勰【xié】本人【rén】的观点【diǎn】是:“今之常言,有文有笔,以【yǐ】为无韵者笔也,有韵【yùn】者文也”可【kě】见【jiàn】发【fā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【zhe】眼点【diǎn】在于有韵与否,而非散文骈【pián】体之别。而况,南北朝时期的【de】散文也【yě】多【duō】有押韵,故加修正。)

 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【zhǒng】文【wén】体,又称骈俪文。骈文是与【yǔ】散文相对而言【yán】的。其主要特点是以【yǐ】四六句式为主,讲究对仗,因【yīn】句式两两相对,犹如两马并驾齐驱【qū】,故被【bèi】称为骈体。在声韵上,则讲究运用【yòng】平【píng】仄,韵律和谐;修【xiū】辞上【shàng】注【zhù】重藻饰和用典【diǎn】。由于骈文注重形【xíng】式技巧,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【dào】束缚,但【dàn】运用【yòng】得【dé】当,也【yě】能增强文章【zhāng】的艺【yì】术效【xiào】果。而【ér】南北朝时期【qī】,亦不乏内【nèi】容深刻的作【zuò】品,如庾信的《哀【āi】江南赋【fù】》,他一方面描写了【le】自己身世之悲,一方面则谴责了【le】梁朝【cháo】君臣的昏庸,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【qíng】。唐以后【hòu】。骈文的【de】形式日趋完【wán】善,出现了通篇四、六句式【shì】的骈【pián】文,所以宋【sòng】代一般又称【chēng】骈文为四六文【wén】。直至清末,骈文仍十分流行【háng】。

  文【wén】笔分【fèn】裂后,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【jǔ】的一种【zhǒng】文体。骈文盛行【háng】于六朝,代【dài】表作家有徐陵、庾信。中唐古文运【yùn】动以后【hòu】,稍【shāo】告衰落。在【zài】元【yuán】明【míng】两代成为绝响【xiǎng】。至清初,作者接踵【zhǒng】而起,以清末王闿运为最后【hòu】一个作家。

总概句

  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。

情感

  1、淡薄名利,流连山水。

  2、劝友归林。(友:指朱元思)

吴均简介

南北朝·吴均的简介

吴均

吴均(469年-520年【nián】),字叔庠。南朝梁史【shǐ】学家,文学家,时官吴兴主簿。明人【rén】辑有《吴朝清集》。

...〔 的诗(153篇)

猜你喜欢